按照《水浒传》的描述,宋江在征方腊损兵折将后回到京城配资专业网上炒股,受封授武德大夫、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,上马管军下马管民,也算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。
宋江能做到如此高官,在真实的历史中显然是不可能的:赵佶虽然昏庸,但蔡京、童贯、高俅等人却很奸诈,绝不可能真正授予造反起家的宋江偌大兵权——宋朝的基本国策就是强干弱枝偃武修文,即使是没有“污点”的清白世家将领,也不可能在地方上军政一把抓。
历史上确实有宋江这个人,“宋江”二字在《宋史》中出现了三次。其他史料中关于宋江的记载更多,但没有一句史料提到宋江当过安抚使那个级别的高官,于是宋江投降后担任何职,就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了——这个问题,在史料中还真能找到答案。
本纪第二十二记载:“宣和三年二月,方腊陷处州。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,遣将讨捕,又犯京东、河北,入楚、海州界,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。”
列传第一百一十记载:“宋江寇京东,蒙(侯蒙,在宋徽宗时期曾任御史中丞、刑部尚书、户部尚书、同知枢密院、尚书左丞)上书言:‘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、魏,官军数万无敢抗者,其才必过人。今青溪盗起,不若赦江,使讨方腊以自赎。’”
列传第一百一十二记载:“宋江起河朔,转略十郡,官军莫敢婴其锋。声言将至,叔夜使间者觇所向,贼径趋海濒,劫钜舟十余,载掳获。于是募死士得千人,设伏近城,而出轻兵距海,诱之战。先匿壮卒海旁,伺兵合,举火焚其舟。贼闻之,皆无斗志,伏兵乘之,擒其副贼,江乃降。”
宋江无奈投降,说起来也真是为了“义气”,如果他不投降,那个被擒的副贼(不知道是吴加亮还是卢俊义)就活不成了。
在电视剧里,宋江最后是穿上红袍或紫袍的。可能是拍摄时光线的问题,我们可能难以分辨宋江穿的是红还是紫,但我们细看《宋史》,就会发现不管是红袍还是紫袍,宋江都没有资格穿。
封建时代的舆服制度是很周详的,什么级别坐什么车、穿什么袍、系什么带,都有严格规定,《宋史·卷一百五十三·志第一百六·舆服五·诸臣服下》中明确记载:“宋因唐制,三品以上服紫,五品以上服朱,七品以上服绿,九品以上服青。”
我们看《水浒传》,鲁智深和林冲刚出场时穿的都是绿战袍,那就说明他们都是六七品的武官——大家不要以为官员不在上班时间就可以不注重袍服颜色,应该穿绿、青的穿了紫、红,被人举报就会以“僭越”之罪丢官罢职。
我们不要被电视剧骗了,更不要受“汉服销售者”误导,古代的纺织和印染技术没那么先进,普通老百姓能有一件灰、黑、褐色且不露大腿根的衣服就不错了,在郓城县当押司的宋江只能穿灰,当都头的朱仝雷横武松只能穿黑:文案为灰衣吏,捕快捕头为黑衣吏(也称皂隶),像鲁智深武松那样穿着绿战袍招摇过市的,黑衣吏连上去打招呼的资格都没有。
按照史料记载,宋江受招安后,受封的官职不高也不低,起码能被称为“宋将军”,但却是最低的“裨将”,也就是“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”的那个裨将:《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·卷一四一明确记载了宋江跟随童贯征讨方腊攻打帮源洞时的官职:“王涣统领马公直并稗将赵明、赵许、宋江,既次洞后。”
裨将是为将的起点,岳飞和狄青都当过裨将,《宋史》本纪第二十四和列传第五十一记载:“静边砦主(镇砦官,跟花荣担任的清风寨知寨是一个性质)刘沪谋筑水洛、结公二城,以通秦、渭援兵,招生羌大王族为边卫。戬(郑戬,时任礼部侍郎知永兴军)使沪与著作佐郎董士廉督其役。会罢戬四路,宣抚使韩琦、知渭州尹洙皆以为不便,召沪、士廉罢役归,不听。乃使裨将狄青将兵以往,械送德顺军狱……王彦及金人战,败绩,奔太行山聚众,其裨将岳飞引其部曲自为一军。”
狄青和岳飞是谁,那自然是不用笔者赘述的,宋江能在招安后出任裨将,那就是宋朝给了他一个成为名将的机会——这里顺便说一下:狄青脸上也是曾有刺字的,他十几岁的时候打伤了同乡而刺字发配京师充军,因为精通骑马射箭而在“御马直”当了骑兵,后来身经百战屡立奇功,最终官至枢密使。与宰相平级。
朝廷给了宋江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,宋江在征方腊之战中确实表现不错,《三朝北盟会编》《皇宋十朝纲要》都记载了宋江的战功卷五二引:“方腊反睦州,童贯为江浙宣抚使,领刘延庆、刘光世、辛企宗、宋江等军二十余万讨之。光世与杨可世遣宋江并进,擒其伪将相,送阙下。宣和三年六月辛丑,辛兴宗、宋江破贼上苑洞。”
这里还要穿插一条史料,真正生擒方腊的不是花和尚鲁智深,而是韩世忠,这件事在《宋史·卷三百六十四·列传第一百二十三·韩世忠》中有详细记载:“世忠潜行溪谷,问野妇得径,即挺身仗戈直前,渡险数里,捣其穴,格杀数十人,禽腊以出。”
我们将《宋史》与《水浒传》相对照,就会发现鲁智深生擒方腊那段,几乎就是韩世忠擒方腊的翻版,至于韩世忠是不是鲁智深的历史原型之一,那就得由读者诸君慧眼明辨了。
且不管韩世忠是不是鲁智深的历史原型,宋江曾与这位“中兴四将”并肩战斗,却是有史料可查的,比较有意思的是后来韩世忠活着的时候就受封枢密使、三镇(镇南、武安、宁国)节度使、咸安郡王,薨逝后追封太师、蕲王,谥号“忠武”,而宋江却消失了。
宋江的最终去向,在《大宋宣和遗事》只提了一笔:“宋江和那三十六人归顺宋朝,各受武功大夫诰敕,分注诸路巡检使去也。”
这就是说,宋江可能在征讨方腊之后,就以武功大夫身份出任巡检使,也就是到了地方上当官,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建功立业,也就是白当了一回裨将,而没能像韩世忠那样成为一代名将——他在浔阳楼题反诗,就等于是戳赵佶也眼珠子,跟打架斗殴被刺配的狄青是两个性质。
宋江没能封侯拜相,对他来说是一个遗憾,但是对喜欢看《宋史》和《水浒传》的不同读者来说,却可能是两种不同的感受。
正史中的宋江似乎能算一位讲义气的好汉,小说中的宋江则是一个软骨头,小说和史料中的宋江是两副面孔,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而论,还不如来猜测一下宋江的最终归宿:在您看来,宋江受封的裨将和巡检使,在宋朝属于什么级别?宋江为何没能像“前战友”韩世忠那样成为一代名将?
亿胜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